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哈军工的传统值得发扬光大。我们是哈军工的后裔,更是哈军工精神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哈军工的红色主题故事讲好,让哈军工人忠诚祖国、科技报国、一心为国的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让后人在哈军工红色文化的滋养中受益终生。
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传承军工精神,镌刻历史烙印,勇担出版责任,培育主流价值,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出版工作同频同振、相融互促,出版社党支部立足实际、创新形式、提升内涵、强化实效,开展了“从哈军工走来 活成哈军工人的模样”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以融合式党建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出版“一套图书”
出版社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以图书为载体,大力弘扬哈军工精神,策划出版《从哈军工走来》系列丛书,该丛书分为“溯源集·军工往事”“赓续集·军工编研”“物化集·军工风范”三册,重在记录军工往事与成就,传播军工精神与文化。该丛书由出版社党支部书记、社长王春晖担任主编,与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从哈军工走来》引领哈工程人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同时,通过与人民出版社的合作,将该书推广至更广阔的领域,让哈军工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将哈工程的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

◆征集“父辈故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哈军工精神的重要指示,追忆父辈们为国报国爱国的峥嵘岁月,让父辈们可贵的精神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出版社面向全体哈军工子弟征集“父辈故事”。经过前期策划、稿件审核、加工设计,汇编成书,通过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的描写,突出父辈们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的可贵精神。我们用“父辈故事”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锻造政治品格,筑牢政治忠诚,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推出“系列视频”
为了更好地记录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我社推出了10集专题片——《讲述》。分别邀请我校全国样板党支部书记、全国最美辅导员获得者,“三海一核”特色学科青年人才等担任讲述人,让哈工程人讲述哈军工故事,为学校打造一支优秀的讲述哈军工精神的教师团队。
从哈军工精神的传承人,到哈军工精神的传诵人,各位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他们将哈军工故事讲给更多人、激励和感染更多人。通过《讲述》系列视频,出版社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做到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讲述>第1集 战火催生 临危受命》和《<讲述>第4集 舍亲取国 勇过“三关”》分别荣获第十四届黑龙江省优秀教育电视节目专题类作品一等奖和二等奖。

◆通过“沉浸体验”
出版社以《从哈军工走来》出版文创为延伸,力求还原书中阐述的历史场景,还原军工学院军需处的生活物件,开发并还原了T恤、练习簿、挎包、军用搪瓷缸、水壶、餐碗、菜盘、毛巾、束口袋等充满历史感的物件,让历史场景栩栩如生地浮现于眼前。穿一穿哈军工的衣服、背一背哈军工的挎包、写一写哈军工的练习簿,师生在陈赓像、校园里拍照留念,沉浸式走近哈军工的世界,深切感受当年的军工人、军工事、军工物、军工情,引领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不忘来路、砥砺奋进。



◆物化“军工精神”
出版社以弘扬哈军工文化、传承哈军工精神为使命,提取哈军工红色文化中的要点、要素和精髓,通过“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利用新颖的设计和特殊的处理方法,将红色元素注入哈军工红色文创产品当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军工文创产品,物化军工文化成果。
我们将毛泽东主席为哈军工颁发的《训词》印刻在竹简、笔筒之上,将毛泽东主席为学院题写的院报名“工学”镌刻成永恒的回纹印章,将哈军工飞檐之上的啸天虎凝结成厚重的雕塑……激励工程人追求真理、筑梦强国,为船、为海、为国防不断奋进。通过文化产品,传递哈工程“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忠诚使命”的价值追求、“敢为人先”的创新品格。
这些物化的“军工精神”文化用品,深深吸引着广大师生,并融入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抽象到具体的传递效果,使红色精神时时铭记、代代传递。
出版社使哈军工精神文化走进师生的学习生活,以实际行动令主题教育实起来、活起来,通过生动灵活而具象的教育,真正实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