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足够让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四十年,也足够让一家出版社打磨出自己的风骨。在建社四十周年之际,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社庆纪念图书《何以璀璨》。该书以“来时路”“在路上”“再出发”“我见证”四大篇章为主线,将出版社四十年来的风雨兼程娓娓道来。
《何以璀璨》不仅是一部出版社的成长史,更是一代代哈工程出版人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四十载答卷。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只用平凡却鲜活的细节,连缀成出版社四十年来“坚守学术初心、勇担文化使命”的精神脉络。
让我们循着这本书,听哈工程出版人讲述关于梦想的故事,感受那份与书相伴的质朴感动。

海风吹到最北方
——马佳佳
四十年的光阴仿若白驹过隙,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在历史的长河中奋勇前行,见证了无数的变迁与荣耀。地处北方,虽然我们的身边没有海,但是出版社上到领导下到每一位编辑,心中都满怀着对海洋的热爱与向往。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土地上,我们谱写着关于海洋的故事,描绘着关于船舶的蓝图。我们不仅是书籍的守护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我国海洋与船舶领域发展壮大的参与者。作为出版社的一员,怎能不自豪!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智慧的结晶。而各类图书奖项的申报及取得,是一家出版社在本领域内综合实力的最有力体现。其中,以“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宗旨的国家出版基金在行业内的分量自不必多说,作为国家三大基金工程之一,自2007年设立以来,我社便高度重视,积极培育、策划、筹备、申报,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也有幸作为参与者亲历过部分项目的申报工作,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年的“老”编辑,在这里,我想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为例,和大家谈一谈项目申报的那些事儿。
要申报哪个项目,首先就要了解这个项目,其官方网站的介绍、历年来获奖图书的规律等。个人认为,尤其是当年的申报指南,必须反复、仔细研读,了解项目具体的申报要求,并且要对自身有明确的认知,即我们出版社自己最强的是什么方向、什么专业领域,我们是否有符合申报条件的图书……说起来,这短短几行字,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要下狠功夫,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有的项目甚至培育阶段就历经数年。
近年来,社里的项目库储备逐渐增多,每年申报的时候,可选的余地也越来越大。但是每到填写申报书的时候,还是很令人头疼。可以说,项目申报书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成败。因为项目自身条件再好、再优越,如果申报书写得潦草、“不走心”,也是无济于事。还记得在一次项目申报时,我负责初稿的填写,内容包括对作者团队的介绍,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实施条件和优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等,必须有详细的阐释及有力证明,要行文流畅、简洁、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一个字——难!一周的时间,头发不知道掉了多少,可算自认为写得差不多了,提交到上一级审阅,才发现好多地方还有待完善,拿到审稿意见,苦笑之后,又抓了一把头发,继续奋战……
分享一个小经验,和作者团队的有效沟通,也是写好一份申报书的有力支撑,作者团队对项目的了解会为我们提供强大的助力,能更高效地帮助我们完成项目书的编写工作。还记得有一次在填写项目申报书的时候,我在和作者方沟通时无意中提及,社里正在因为缺少一位行业专家的推荐而头疼,作者便问起对专家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样的,我回答说:专家应具有正高职(含)以上,与申报项目内容相关学科的,且不得是本项目的著作责任者或主创人员,并建议尽量选择在学科(行业)具有较高威望和影响力的专家,这样能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的概率。作者说,他能联系。就这样,他轻松地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也为我们省去了寻找推荐专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
还记得有一年,我参与的项目符合重点资助方向,作者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有权威专家的推荐,但却被最基础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成稿率打败了。因为成稿率不达标,而在基金办技术性复核环节遭淘汰实在令人痛惜,白白错失了一个名额。当得知落选的原因,社里开了多次专项会议,总结经验。细节决定成败,必须认真做好项目申报材料的每个细节工作:一般图书项目须提供不少于60%的书稿,应进行图文排版,而不是用作者提交的原稿直接上交;丛书必须整套申报,成稿率总量不低于60%,且每本书均须提供部分书稿;确保刻录书稿内容的光盘中的所有文件都能顺利打开等。在受到这次教训之后,我社对成稿率开始严格要求,不达标准的项目,暂列入下一年的计划,申报的项目也再没有因为这一原因而遭遇淘汰。
当然,项目获批不是终点,仅是起点,要想项目顺利执行,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为获批图书配备有深厚的学科专业背景和良好的编辑职业素养的编辑,安排和推进各项工作,对图书的内容质量严格把控,还要做好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进度管理,包括可能发生的年度检查和延期管理。这样才能顺利结项,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从2012年的《舰船现代化》(10本)系列图书开始,我社至今已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这些项目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2013年《现代原子核物理》(10本);2018年《航母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2019年《波传播法解析结构振动》和《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丛书》(6本);2020年《现代潜艇概念设计理论与优化方法》;2022年《船舶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系列丛书》(8本)和《深海动力定位系统可靠性分析》;2024年《海洋强国·海洋装备关键技术与理论丛书》(7本)和《先进核科学与技术应和探索丛书——核与辐射安全系列》(8本)……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体现了我社在专业领域内的优势,也展现了我们在高水平学术出版征途中的不懈追求。

获评图书展示:舰船现代化系列

获评图书展示:现代原子核物理系列

获评图书展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系列
关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仅是我社各类项目申报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我社不仅拥有了最全的船舶类图书资源、汇聚了最权威的作者群,更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出版经验、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在即将开启的新征程中,我们将继续弘扬海洋精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各种挑战;我们将继续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深耕细作,力求在专业出版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将继续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专家紧密协作,持续将最新、最高端的学术成果转化为精品力作,为我国的船舶工业与海洋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我们将不断丰富出版内容,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扩展出版范围,紧跟时代步伐,把更多优秀的作品带给读者,把海洋的梦想传播得更远。
四十年,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热爱海洋、追求知识的心,始终未曾改变。回望过去,我们收获了知识与友谊;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笃志前行。我们将秉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宗旨,扎根北方,胸怀海洋,心向中央;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在这条承载着梦想与奋斗的征程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