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足够让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四十年,也足够让一家出版社打磨出自己的风骨。在建社四十周年之际,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社庆纪念图书《何以璀璨》。该书以“来时路”“在路上”“再出发”“我见证”四大篇章为主线,将出版社四十年来的风雨兼程娓娓道来。
《何以璀璨》不仅是一部出版社的成长史,更是一代代哈工程出版人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四十载答卷。书中没有宏大的叙事,只用平凡却鲜活的细节,连缀成出版社四十年来“坚守学术初心、勇担文化使命”的精神脉络。
让我们循着这本书,听哈工程出版人讲述关于梦想的故事,感受那份与书相伴的质朴感动。

四十载流金岁月,初心如磐
万里程翰墨相伴,华章共谱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40周年社庆感怀
——刘依蕾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即将迎来其四十周年华诞。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砥砺前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始终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在服务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出版社精心打造了一系列贴合教学实际的优质教材;在传承文化精神方面,秉持着对知识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爱,让经典得以延续,让创新得以发扬;在赋能学校发展进程中,通过知识的传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而我作为出版社教材中心的一名员工,自2018年4月踏入这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集体,转瞬之间,已将近六个春秋。回首这近六年的时光,我目睹了出版社在教育出版领域的蓬勃发展与历史变革。从昔日单一的图书教材出版模式,到如今紧跟时代脉搏,融合前沿理念,在王春晖社长的带领下,打造出创新型“图书+文创”的全新业态,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出版社全体同仁的汗水与才智。
值此出版社四十周年华诞之际,我深感荣幸能够成为这段辉煌历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站在这一历史性的节点上,我将以教材中心员工的视角,从四个维度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分享对出版社近年来一系列活动的见解与感悟,以及这些活动对出版社、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深远意义。
一、坚守与担当:教材发放工作中的平凡与不凡
教材发放工作是教材中心的基础职责,更是承载着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每学期开学,我们肩负着全校四百多个班级、近万名学生的教材发放任务。面对海量的教材,从清点、分类到精准发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细致入微的耐心与高度负责的态度。年复一年,我们重复着这样的工作,看似平凡无奇,然而,在特殊时刻,这份平凡却闪耀出别样的光芒。
2020年,教材发放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无法返校,但教学不能停摆。为了确保“停课不停学”,出版社毅然决定将教材邮寄至每一位学生手中。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教材中心与各兄弟部门的同事们携手并肩,每天在书库中奋战,口罩与手套成为我们的“战袍”。从统计学生信息、打印订单,到精心打包、贴单、装运……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只为将教材及时、准确地送达学生手中。
这份付出终获回报。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收到的教材,对我们的速度与效率赞不绝口。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欣慰。正如一位同学所言:“出版社邮寄的不仅是教材,更是知识的力量和学校的关怀。”这便是我们坚守的意义。出版社始终以服务学校为己任,这份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闪耀着不凡的光芒。
二、尝试与突破:校园书店从无到有的成长之路
2016年,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印发指导意见,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多层级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实体书店进校园”行动。2019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高校应至少有一所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
在此背景下,出版社于2019年年底率先行动,主动承担起校园书店的建设重任,教材中心作为具体执行部门,开启了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我有幸全程参与其中,见证了书店从无到有的蜕变。
彼时,教材中心装修陈旧、功能单一,一切皆需从头开始。从实地调研、方案策划,到图纸设计、装修采买;从家具安装、店内装饰,到店名征集、开业企划;从图书挑选、书架陈列到嘉宾邀请、校内宣传……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与精心打磨。
在秦占友副社长的带领下,大家通力合作,终于在2019年12 月31日,教材中心书店隆重开业。开业当天,看到师生们络绎不绝地走进书店,翻阅书籍,休闲饮茶,我感到无比自豪。

教材中心书店
自2023年起,书店增设文创展架,进一步拓展了书店的功能,使之不仅是一个购书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书店中的每一本书,每一件文创,都倾注着我们的心血与热爱,凝聚着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无限期许。
三、赓续与传承:文创产品的军工精神及校园情怀
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迎来70周年校庆。出版社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精心设计了多种以70周年校庆为主题的文创纪念品,回顾学校70年光辉历程,彰显对母校的赤诚之心,为校庆献礼。我们的文创产品分为两大主题脉络:其一以军工精神为核心,回首往昔的风雨兼程,展望今日的风华正茂,从身边的小物件入手,深入传承军工文化,弘扬军工精神;其二以校园文化为主题,重温70年校园生活的点滴记忆,唤起师生与校友的共鸣。
我十分有幸,能够深度参与到文创产品的宣传文案撰写,以及文创展示工具的设计与采购工作中。在撰写文案时,往昔的峥嵘岁月如潮水般在脑海中汹涌澎湃。从哈军工的初创艰辛,到哈工程的蓬勃发展,一路走来,满是荆棘与汗水,却也处处闪耀着希望与辉煌,这些动人的故事时而令我激情满怀,为学校的伟大成就而振臂欢呼,时而令我热泪盈眶,被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所深深打动。而在采购展示工具时,我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精挑细选,反复比较,只为找到最适配的展示方式,让文创产品的独特魅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校庆期间,大量校友与师生怀着对母校的拳拳深情和对文创产品的热切期待,纷纷涌入店内。他们毫不吝啬地表达对文创产品的喜爱之情。其间,我还有幸见到了70周年校庆标志的设计者李铁彬先生,他对我们的校庆文创产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赞不绝口,并购买了许多。类似的情形不胜枚举。一位“老校友”在展示架前驻足良久,最终买下了徽章套盒,他感慨道:“这些文创产品让我想起了在哈工程求学的日子,太有意义了!”


校徽记忆文创产品
如果说图书是知识的传播载体,那么文创无疑是情感的坚韧纽带。校庆之后,在王春晖社长高瞻远瞩理念的引领下,出版社在文化创意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不断完善产品体系与设计理念。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最终成功打造出五大主题产品线,它们以更加鲜活、更具活力的方式,让校园文化走进师生的生活,融入他们的日常,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校园精神的坚固桥梁,让校园的文化底蕴在岁月的长河中得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四、荣耀与热爱:出版力量献礼亚冬会的家乡情韵
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于哈尔滨盛大启幕,这不仅是全哈尔滨人的荣耀,更是哈尔滨向世界展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关键契机。作为本土高校出版社,肩负着传播文化使命的我们,又怎能置身事外?!
我们积极行动,从设计推出以哈尔滨、冰雪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到与亚冬会文创产品方携手合作,在校园内设立亚冬会特许商品专区,出版社始终步履不停。然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远不止于此,于是,我们重磅推出《尔滨左右》一书。
该书以12场精彩绝伦的旅行作为底色,以在哈尔滨土生土长的尔滨文化宣传大使——“冰城左右哥”的独特视角,将冰雪文化、抗联精神、大国重器等元素巧妙融合,以“出版+文创”的创新形式,凝练成一份独特的“尔滨的礼物”,献给千千万万热爱哈尔滨的“你”。这既是我们向亚冬会的献礼,更是我们为宣传家乡文化所尽的绵薄之力。
而我,有幸在《尔滨左右》的宣传过程中,参与短视频文案的撰写与拍摄。感谢领导的信任与厚爱,当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内心激动万分。这份喜悦源于两点:其一,能与“左右哥”同棚拍摄,与百万网红合作,这无疑是难得的体验;其二,如此意义非凡的书籍,若能通过我的文案让更多人看见、感兴趣,那我便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所以在撰写文案时,我文思泉涌,一切皆源于心中的热爱。我爱这本书,更爱我的家乡,我衷心希望别人通过这本书也能爱上我的家乡;所以在与“左右哥”拍摄视频时,我全情投入,笑得开怀。他的专业素养与亲和力,让拍摄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左右哥”不仅亲和幽默,还极擅长调动现场气氛,这或许正是在他的引领下,冰雪大世界的大舞台愈发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40年光阴不仅是时间长河中一段可回溯的刻度,还是雄浑激昂、催人奋进的出发号角,更是一部镌刻着奋斗与坚守的壮丽史诗,每一页都承载着出版社的成长与荣耀。展望前路,它又宛如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奔赴新征程的方向。
作为出版社的一员,我深深明白,我们每日的工作虽然平凡琐碎,从教材的细致整理、精准发放,到校园书店的用心运营,再到校庆文创的创意构思与亚冬会助力活动的积极参与,桩桩件件,皆是寻常;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汇聚在一起,构筑起出版社波澜壮阔、熠熠生辉的不凡历程。循环往复,我们始终将服务师生、传承文化的重任扛在肩头,以拳拳之心、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出版人那份矢志不渝的初心与使命。
未来,我们将以“哈军工精神”为灵魂指引,以“服务育人”为根本宗旨,以“融合创新”为腾飞之翼,翱翔于时代的长空。 愿我们以这40周年为崭新序章,继续担当知识的摆渡人,引渡莘莘学子抵达智慧的彼岸;做好文化的守护者,让历史的瑰宝、时代的精神在岁月流转中熠熠生辉;成为时代的记录者,用文字与创意,镌刻下时代前行的每一个坚实脚印。让出版之光,穿透岁月的迷雾,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永不熄灭!